有约君说
据成都商报报道,今年8月初,一名叫刘芳(化名)的47岁女子在网上购买了一款减肥茶,宣称“老中医配方、天然草本精华、告别激素减肥”,还标注了“CCTV某栏目年度减肥品牌”等广告语。
连续喝了10天后,刘芳体重不降反增重了9斤,还出现了腹泻、心悸、胸闷等症状。医院急诊室,经紧急抢救才稳定病情。
(图:成都商报)
刘芳是否因为喝了减肥茶才导致生病入院,医院还暂未有定论。据悉刘芳喝的这款减肥茶,无药品或保健品批文,只有生产茶叶的食品批文,注明可生产类别茶(绿茶、红茶等)、调味茶、代用茶等产品。
根据规定,有食品批文的产品的宣传语中,不能涉及功效疗效,该减肥茶显然违反了这一点。
上文提到的刘芳还算幸运,
捡回了一条命,
有些人则因网购了没有资质的“假药”
或未按医嘱擅自乱用网购药,
而枉送了性命——
年轻小伙网购药治腰痛
吃出“药肝”枉送命
去年底,23岁的阿环(化名)因腰痛难忍,网购了一款中药胶囊。在没有任何医生的指导下,阿环吃了一个月的胶囊,逐渐地,他感到全身乏力、食欲减退、脸色发黄,到医院抽血检查,转氨酶的数值竟然超过了,胆红素的数值也飙升到以上。
因阿环同时患有乙肝“小三阳”,医生诊断他的病情为“乙型病毒性肝炎合并药物性肝炎”。由于阿环肝功能严重受损,尽管医生全力抢救,他还是不幸因肝功能衰竭而离世。
医院肝胆外科万云乐主任医师指出,药物性肝损害是引起肝功能异常的常见原因之一,据临床统计,有余种药物可引起肝脏损伤,在临床上,生物制剂、中药、天然药、保健品、膳食补充剂等都可以诱发肝损伤。
“许多人认为中草药、保健品无毒、无副作用,轻信‘偏方’‘验方’,或自行购买中成药服用,无病滥用、超量服用。这些做法都非常危险。”万云乐说。
(图片仅示意)
即使是有药品批文的药,
乱吃都可能出大问题,
更何况是不靠谱偏方、无批文“假药”?
类似这样乱服网购药物
而导致严重后果的案例屡见不鲜:
据长江日报报道,今年5月,31岁的武昌小伙小赵患银屑病十多年,上网搜索发现了一种号称“有奇效”的中药包来药浴,然而用后逐渐全身浮肿,一查竟是汞中毒导致的肾损伤。
医生表示,如果小赵再晚一点就医,就可能造成急性肾衰竭,危及生命。据介绍,民间偏方中用含汞中药治疗皮肤病导致的中毒案例屡有发生,朱砂、轻粉、红升丹、白降丹等中药均含汞。
“自制药酒总安全了吧?”
稍有不慎也会酿大祸!
不少人喜欢饮用自己或亲友泡制的药酒,然而,近年来也时有因饮用此类自泡药酒发生中毒及死亡的事故见诸报道。
一坛药酒,看似是治病养生之物,实际上却隐藏着诸多风险。中药材种类繁多,难以辨别,如断肠草(大茶药)、乌头、附子等药材具有十分强烈的毒性,应严格辩别区分,并严禁使用其来泡制酒。
此外,药材上可能沾有病菌、有毒矿物质、微生物、寄生虫,危害人体健康。假如保存的气温不恰当、器皿密封不严,药酒还可能发生腐败霉变,产生致病菌。
因此,建议不要随意相信秘方、偏方,避免在不了解药性的情况下,盲目按秘方、偏方泡制酒食用。在饮用泡制酒后,如出现恶心、眩晕、胸闷、肢体麻木、全身乏力等中毒症状的,应立即采取催吐等措施,并尽快就医。
网购药物务必记住这几点
近年来,互联网药品交易迅速发展,也给虚假医药信息和假劣药品提供了隐匿空间。如何才能不上当受骗?
①选择正规网上药店
经药监部门批准在网上合法销售药品的药品零售企业名单可以通过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总局官方网站(北京白癜风后天的白癜风遗传吗